“阴雨不断,体感寒冷,这几天24小时排查车辆、测体温……刚才板房通了电,房间亮了暖气也有了,感觉好了许多,之后能更好工作休息了……”1月26日14时35分,方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在G60沪昆高速松江新城道口的集装箱板房里,紧张地登记着入沪车辆和人员信息。而就在10分钟前,集装箱板房通了临时电。
根据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联防联控工作部署,从1月23日下午起,作为上海西南门户的松江区紧急组织大量民警和医务人员,24小时值守G60、G1501等入沪高速公路的17处收费站,对所有入沪车辆进行排查,特别是部分疫情高发区的鄂牌车辆,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体温检测与信息登记。

由于疫情防控排查工作是24小时连轴转,松江区卫健委紧急调运来17只集装箱板房,放置在石湖荡、新浜、车墩、新桥、九亭等17处高速道口检查点附近,给医务人员和民警提供临时的休憩和办公场所。但是,集装箱板房没水没电,白天仅能遮风挡雨,晚间漆黑一片,对疫情防控工作带来许多不方便。
得知这一情况后,松江供电公司连夜调集电缆等物资。1月26日8时起,由松江供电员工组成的电力党员服务队员来到各高速路口实地勘查,当场制定出施工方案,随即组织5支施工队近50余人进场施工:安装电力设施,为17只集装箱板房施放电缆近1000米。完工后,每只集装箱板房的用电容量达到了3千瓦至5千瓦不等,足以满足板房的夜间照明和空调取暖用电。

据了解,松江供电也安排了近百名员工,每日一次,对松江区四家发热门诊医院,各高速道口检查点的集装箱板房开展用电检查,与松江公安干警、医务工作者、高速道口工作人员共同筑起了上海西南大门的首道疫情“防控网”。